东风裕路黄_东风裕路怎么样 _东风裕路怎么样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东风裕路黄”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裕路汽车发动机灯亮,发动机抖动,是什么情况呢?

2.东风裕隆进入破产清算,你要的纳智捷可能要没了!

3.东风裕隆销售公司宣告破产,最“受伤”的还是车主

4.东风日产历史

5.裕路加满油会漏油怎么回事?

6.49家造车新势力现状盘点(六)老年代步车上位

东风裕路黄_东风裕路怎么样

裕路汽车发动机灯亮,发动机抖动,是什么情况呢?

       (1)ABS系统与普通制动系统是不可分的,普通制动系统一出现问题,ABS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要将二者视为整 体进行维修,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于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液压调节器上。

       (2)ABS电控单元对过电压、静电非常敏感,如有不慎就会损坏电控单元中的芯片,造成整个ABS瘫痪。因此,点火开关 接通时不要插或拔电控单元上的连接器;在车上进行电焊之前,要戴好防静电器(也可用导线一头缠在手腕上,一头缠 在车体上),拔下电控单元上的连接器后再进行电焊;给蓄电池进行专门充电时,要将电池从车上拆卸下来或摘下蓄电 池电缆后再进行充电。

       (3)维修车轮速度传感器时一定要十分小心。卸时注意不要碰伤传感器头,不要用传感器齿圈当做撬面,以免损坏。安 装时应先涂覆防锈油,安装过程中不可敲击或用蛮力。一般情况下,传感器气隙是可调的(也有不可调的),调整时应 使用非磁性塞卡,如塑料或铜塞卡,当然也可使用纸片。

       1、发动机冷启动困难,主要原因就是发动机温度太低,所以我们只要让发动机保温,不让刺骨的寒风直接吹进发动机 舱内,就可以避裕路车头的方向,最好让车头对着建筑物,利用建筑物来挡风, 防止引擎被寒风吹袭而过冷。

       2、夜间停车时,可将车头对着朝阳方向,令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能照到车头上,帮助引擎升温,这样出车就容易多了。 平时也要定期的去指定服务站检查、调整三、换挡时发动机熄火。

       3、换挡时发怠速太低了,或者是怠速的截止阀未拧紧,也有可能是是档位过高憋死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油气分离器被严重堵塞。平时的时候起步基本上应用一档,检查一下怠速截止阀看看是否拧紧,插头 是否插紧。同时,最好去指定的服务站清洗油气分离器。

       4、此外,还要定期清洗燃油系统燃油。在通过油路地会形成胶质和积碳,在油道 、化油器、喷油嘴和燃烧室内沉积,干扰燃油流动,破坏正常空燃比,使燃油雾化不良,造成发动机喘抖、爆振、怠 速不稳、加速不良等故障。

       5、使用BG208燃油系统强力高效清洗剂清洗燃油系统,控制积碳的生成,能够始终使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6机的养护也很重要。应根据进、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需要和使用条件,选用 SD-SF级汽油机机油。对于柴油发动机,则要根据机械负荷,选用CB-CD级柴油机机油。

东风裕隆进入破产清算,你要的纳智捷可能要没了!

       文丨冬树童?C

       东风裕隆,破产了。

       据台湾媒体报道,裕隆集团旗下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11月13日在浙江法庭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东风裕隆,或许大家还在疑惑,这是一家什么汽车公司,也没听说过裕隆汽车。那说到纳智捷大家应该就很熟悉了。

       因为油耗较高的原因,纳智捷是一个带有很多段子的品牌,比如"不是在加油就是在加油的路上"、"纳智捷车主只有两个时候高兴,一是提车的时候,二是卖车的时候"、"纳智捷是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战略合作伙伴"等等。

       现在,东风裕隆进入破产清算,这也意味着纳智捷品牌就此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中石化和中石油将会失去一个战略合作伙伴。

       纳智捷在上世纪?50?年代成立之初,曾依靠日产公司的技术支持在台湾市场立足,于是当它来到大陆,2008年,台湾裕隆与浙江中誉按照50∶50股比在杭州组建合资公司——纳智捷(杭州)汽车有限公司。但由于当年的调控政策,该项目迟迟未能得到审批,之后随着浙江中誉退出整车制造项目,东风和裕隆的合作再现曙光。

       2010年9月,裕隆和东风在北京正式签约,确定合资成立东风裕隆,东风集团以东风杭州汽车名义,取得纳智捷(杭州)汽车公司20%股权,纳智捷纳入东风集团,并定位为两岸首辆中华民族车。台湾裕隆、浙江中誉和东风集团将分别持股50%、30%和20%。而杭州萧山工业区的工厂也成了东风裕隆的落脚点。

       算下来,东风裕隆在大陆也有整整10年时间。

       纳智捷大7SUV是其首款车型,起售价18.8万,对标丰田汉兰达,配置在2011年那个时代,坊间号称"花20万的钱买50万配置",也因此吸引了首批购车潮。纳智捷段子也起源于大7SUV,有车主将25L百公里油耗写在车尾。

       刚来大陆的时候,纳智捷的市场非常火热,2009?和?2010?年,大陆车市销量增幅分别达到了?46.1%?和?32.4%。往前数十年,2001-2010,车市平均年增长率居于?24%?的逆天高位。

       2011-2015?年,纳智捷的销量从?7000?辆迅速增长到约?6?万辆。而从2016?年开始,纳智捷销量掉头跌至?4?万辆,从此开始一蹶不振,2017?年跌至不足?2?万辆、2018?年是7000?辆、2019?年只剩下不到?2000?辆,2020年加上疫情的影响,东风裕隆纳智捷在大陆销量只有两位数,前9个月总共卖出77台车。

       大陆十年,只留下段子三千。

       目前,纳智捷官网早已没有了曾经打江山的车型——大7SUV。官网上所登录的车型,目前可查询到的都是停产、停售状态。

       细看纳智捷推出的车型,也能看出一些苗头,比如去年12月推出的URX,居然还是国五的车型,要知道在去年5、6月份的时候,国内就已经在大面积完成从国五到国六的切换。

       有消息称,从2018年开始,纳智捷在中国大陆的经销商就已逐步将业务转交给其他品牌经销商。除了一些二手车市场,能够在国内卖到纳智捷的地方已经所剩无几。

       比如,2019年5月,位于上海普陀区的最后一家纳智捷4S店关停,微信小程序上显示的最近保养点在杭州;同年,北京唯一纳智捷经销商已变为广汽三菱4S店,店内仅提供纳智捷车型售后维修服务。目前,纳智捷绝大多数纳智捷4S店都已经改换门庭,不再销售纳智捷品牌,只负责最后的保养维修服务。

       东风裕隆一位离职的高管在采访时曾经表示,对等股比造成的话语权不统一、权力分散以及由此导致的管理内耗,是东风裕隆后续发展危机的根源所在。市场好的时候,股东双方都有利润,管理内耗的成本市场可以消化。但是市场一旦不好,这种内耗的负面影响就被放大。

       比如东风裕隆广为用户诟病的油耗高和产品更新缓慢等问题之所以解决不了,是因为每次优化改善,就意味着供应商要换。究竟是用你的供应商还是我的供应商?这个钱到底该谁来挣?在这种条件下,产品更新无法快速决议和导入。

       事实上,由于股东双方的分歧,早在2017年,东风汽车就已全面撤出东风裕隆的经营管理。

       有人说,纳智捷是倒在键盘上的车企。笔者认为,除了油耗高以外,纳智捷的定位现在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纳智捷就对标合资品牌,售价颇高,但核心技术并没有太多的积累,如果要和自主品牌竞争,纳智捷起初也没有想到要放下身段,到现在只剩下"挨打"的份。

       今年以来,包括新势力也好,传统造车也罢,甚至是合资车企,被市场所淘汰不在少数,在车市持续负增长、博存量的形势下,拿不出硬实力、没有亮点支撑的纳智捷破产清算也在预料当中。

       据悉,裕隆集团发展重心会在与鸿海共同出资155.76亿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新合资公司将计划推动电动汽车整车研发设计、开放平台和生态等,并将整合裕隆自主研发平台和鸿海全球市场供应链系统,为全球目标客户提供整车设计开发、零部件设计开发与生产、车辆相关技术整合等服务。

       油耗的时代完了,纳智捷进入了电耗的时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东风裕隆销售公司宣告破产,最“受伤”的还是车主

       有时候,退市也可以看成一种“解脱”。

       东风裕隆,破产了

       据台湾媒体报道,裕隆集团旗下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11月13日在浙江法庭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也意味着纳智捷品牌就此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东风裕隆,如果不提到纳智捷,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

       公开资料显示,东风裕隆是于2010年12月在杭州成立,当时裕隆及东风以各持股50%为两大股东。作为纳智捷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基地,东风裕隆也一度被认为是裕隆集团发展自有品牌重要的版图。

       2011年,东风裕隆纳智捷正式亮相上海国际车展,并首次展示了全球首发的电动概念车Neora,成为了最早布局电动化的汽车企业之一。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东风裕隆纳智捷并没有抓住电动车的红利。

       在此之后,东风裕隆曾投放过?大7?SUV、大7?MPV、优6?SUV、纳5、锐3等车型。根据此前公布的销量数据统计,纳智捷在2015年达到销量巅峰,突破6万辆之后,其销量就一直急转直下。2019年,品牌车型的销量更是暴跌到了1947台。

       事实上,这种销量下滑的状态,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束。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1-5月,该企业累计销量仅为43辆,同比下滑92.5%。需要说明的是,早在2016年,纳智捷就成了东风集团内部亏损最严重的品牌,其年销量完成率仅为60%。

       所以对于东风裕隆的退出,业内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毕竟在它之前,东风雷诺也结束了车型的在华之旅。

       纳智捷,一台靠“段子”刷知名度的车

       在纳智捷的众多车型中,大7?SUV绝对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11年,纳智捷首款车型大7?SUV正式上市,号称世界首部智慧科技车。在那个设计匮乏的年代,大7?SUV突然出现,俨然吸引了大批粉丝。

       当时这款车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甚至在黄渤和赵又廷主演的**《痞子英雄》里就能看见它的身影。在2012年,大7?SUV的销量就突破了3万辆。

       此后,纳智捷乘胜追击,推出了优6?SUV、纳5、锐3等多款车型,不过纵使有这么多新车型丰富了纳智捷的产品布局,但再也没能有一辆再创大7?SUV当年的风光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质量。在车友圈中,由于纳智捷核心动力总成技术不过关,顿挫、高油耗,频繁被投诉;加上纳智捷质量品控不行,各种小问题不断;纳智捷这个品牌也逐渐被市场边缘化,在众多槽点中,油耗绝对可以放在首位。

       现在的纳智捷,基本是与段子相伴。为此,我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下,比如:

       “不是在加油站,就是在去加油站的路上”,

       “加满油能绕加油站一圈”,“开保时捷可能是为了面子,但开纳智捷一定是有钱人”,

       “20万的车,30万的配置,100万的油耗”

       “中石化合作伙伴”等

       不难看出,大家对纳智捷的段子,主要还是集中在油耗上面。那么纳智捷究竟有多耗油呢?以大7?SUV为代表,该车的2.2T发动机想必已经无需过多介绍了,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2018款车型官方百公里油耗为8.9L。

       除了产品,纳智捷的产品也很值得我们思考,在国六时代,纳智捷还是清一色的国五产品。

       据了解,裕隆集团接下来的发展重心将会放在与鸿海共同出资155.76亿成立的合资公司上。

       值得一提的是,新合资公司将计划推动电动汽车整车研发设计、开放平台和生态等,并为全球目标客户提供整车设计开发、零部件设计开发与生产、车辆相关技术整合等服务。

       这一次,纳智捷可以依托电动化逆袭吗?估计谁都给不了答案!

       两极分化,多款车型面临停产命运

       事实上,在市场由增量转存量的今天,除了纳智捷旗下的几款车型,还有很多品牌存在销量下滑的状况。即便在大盘上涨的10月,单一车型的销量依旧有下滑的趋势。

       据乘联会统计,今年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继续延续增长势头,同比增幅达到8.1%,但是1-10月累计销量仍出现10.2%的下滑幅度。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两极分化的情况十分明显。

       目前,在销量弱势群体中,主要还是自主品牌。以华晨中华为例,中华H3和中华V6前十月累计销量仅为2辆和37辆。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前,华晨中华还是中国品牌的翘楚,中华骏捷更是公认的国产巅峰之作。

       不过随着其它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加快产品、技术、设计等方面的投入,华晨汽车的优势也就越来越弱了!近几个月来,华晨汽车集团深陷债务危机,最近还被爆出了破产重组的新闻。

       此前,北汽新能源同样需要面临销量下滑的状态。据相关数据统计,北汽新能源前十月销量跌幅高达78.39%。目前北汽新能源主要依靠EU系维持销量,但累计销量跌幅也高达76.2%。这对于一家基于传统企业而来的品牌,完全就是小概率事件。

       另外,需要面临销量压力的还有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众泰、力帆、华泰等品牌。对于落后的车企而言,时间或许真的不多了,而退市的纳智捷就是最好的例子!

       写在后面的话

       东风裕隆的退市,绝非偶然!在汽车行业由增转存的大背景下,两极分化必定会成为后期车市发展的新常态。毫无疑问,在这场车市动荡中,行业的竞争淘汰赛正在逐步开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东风日产历史

       东风裕隆销售公司“终于”破产了。

       如何将一个品牌打响?如果按照正常的营销思路,这恐怕是一场艰难持久的战斗,但如果能将品牌变成互联网原住民的话题谈资,这似乎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纳智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东风裕隆是东风集团和台湾裕隆集团在2010年在国内成立的合资汽车公司,次年纳智捷借由上海国际车展正式开启了对国内汽车市场的攻势。

       随后,东风裕隆纳智捷往市场中投放了大7?SUV、大7?MPV、优6?SUV、纳5、锐3等车型。不过纳智捷虽然有不少可以选择的产品,特别是赶上了SUV车型高歌猛进的快速增长期,但这个品牌知名度似乎一直都没有在国内找到自己的定位。因为国内消费者很在乎自主还是合资这件事,而东风和裕隆集团的合资似乎又没有那么强大的说服力,在SUV“特别好卖”的风口上最多也只达到过年销6万辆的数据。

       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虽然“艰难度日”但依靠着残存的销量支撑再逐步发展新能源产品应该还有那么一丝机会,没想到的是,前两年纳智捷却被一些“网络段子”推到了风口浪尖。

       也不知事件的缘从何起,经过短暂发酵,一时间,关于纳智捷油耗的“段子”迅速风靡网络,这不是一个好消息。难以控制的负面传播让这个本就“弱不禁风”的品牌遭受重大打击,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纳智捷都有哪些产品,长什么样子,但听闻这些“网络段子”就足以让他们对这个品牌望而却步。

       纳智捷的销量几乎呈现悬崖式下滑,2019年全年销量只有1947辆,今年1-5月份更是只卖出43辆,一个汽车品牌到了这种地步几乎可以断定,离破产已经不远了。果然,台湾媒体从6月份就开始报道说纳智捷将退出大陆市场,纳智捷官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一直到今年11月,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披露了一则关于东风裕隆销售有限公司被诉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消息,而销售公司的破产似乎也正式宣告了纳智捷这个品牌已经丧失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

       不过东风裕隆毕竟是传统汽车制造商,仅仅一个销售公司的破产就妄下结论似乎也过于草率,所以有不少媒体求证东风裕隆方面,想要探知这个品牌下一步的计划。而根据东风汽车那边的回答,“东风裕隆主体依旧拥有制造基地、生产资质、工厂土地等重资产,并没有破产计划,而纳智捷这个品牌也不会退出大陆市场。”

       这个回答很耐人寻味,纵然东风裕隆还有资产,账面上可能也没有巨大漏洞,但一个“卖不出车”的汽车品牌,真的还有存在价值吗?

       查阅东风裕隆目前的产品规划,到目前为止除了纳智捷U5?EV这么一款电动车之外,连一辆能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车型都不存在,而汽车产业向来就容易陷入“越穷越难”的恶性循环,纳智捷还有余力能推出新的产品吗?

       或许还真有种方式可以救活这个品牌,那就是依赖自己的工厂和生产资质为造车新势力代工,在能继续创造一些营收的情况下,东风汽车和裕隆汽车继续向其“输血”,重启新车项目,押宝新能源领域,寻找生机。毕竟纳智捷品牌的油耗口碑难以挽回,那么也只剩新能源这一条路可走。

       但我们回头再看,裕隆集团未来的发展重心极有可能会放在与鸿海科技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专注电动汽车领域的新公司上,而东风集团则更没有理由会比裕隆集团花费更多精力,那么留着东风裕隆的原因是不是更多是为了生产资质呢?

       并且,东风裕隆在国内的经销商网络早已“千疮百孔”,纳智捷车主早已对这个品牌丧失了信心,连连投诉叫苦不迭,现在表明纳智捷不会退出大陆市场是不是也有一定原因是为了稳住经销商及车主呢?

       这些问题我们猜不到真正原因,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管纳智捷是否退出大陆市场,现在的车主朋友们都最“受伤”的那批人,最后能不能得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这无关运气,而是要看东风裕隆的责任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裕路加满油会漏油怎么回事?

        请介绍一下日产汽车的历史

        创立于1933年的日产汽车公司,作为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通过全球运作,在全世界17个国家拥有21个制造中心,年产总量约240万辆汽车,遍及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

        自从1972年第一辆公爵王出现在北京街头以来,日产汽车公司与其产品就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的一部分。 1998年,“风度2000CC”在进口车中首获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合格证。

        还有,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更名、精致先进的颐达上市,高雅尊贵的豪华风雅的引进、天籁荣获“2005年度车型”大奖、东风日产研发中心的成立,发动机项目的上马等,更突出日产在轿车领域的优势,日产攻略正在全面加速。 在日产汽车致力于中国市场30多年的历史中,无论是在中国的制造事业,还是车型的引进,都让我们对日产汽车的先进技术和综合实力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日产汽车也博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市场角逐,风起云涌。我们期待“以人和汽车的明天为目标”的日产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新一轮角逐中,充分展现自身的风采,一如既往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具有高价值的独特新颖的产品和服务来丰富人们的生活。

       

        。

日产的发展史

        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前身是户铸造公司和日本产业公司合并的汽车制造公司。1934年开始使用现名日产汽车公司。目前,该公司除生产各型汽车外,还涉足机床、工程机械、造船和航天技术等领域,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

        日产最早的汽车名叫达特桑,但只有货车。1952年日产从英国奥斯汀引进A40小客车制造技术,开始了技术引进和吸收的艰难创业,进入60年代,日产汽车公司已经消化吸收了英国技术,设计出自己的达特桑小汽车并进入美国市场。整个60年代,日产全身心投入产品质量和新技术开发之中,不仅获得权威的“戴明质量奖”,而且在海外建立了第一家分厂墨西哥分厂,此时日产汽车产品已经达到相当的技术质量水平。本世纪70年代,日产汽车大量涌入美国市场,日产汽车公司进入飞速发展期,并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成为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

        在本世纪80年代,日产汽车开始实施其国际化战略,除了过去的墨西哥厂外,相继建成了美国分公司、英国分公司、西班牙、意大利的合资公司以及东南亚、澳大利亚的装配厂,1990年,日产海外汽车产量已达万辆,美国分公司的产量在1992年达到44万辆。

        89年日产在北美全面推出豪华车品牌INFINITI(无限)以抗衡丰田豪华车品牌凌志,本田豪华车品牌阿库拉.同时也是INFINITI(无限)拖跨了日产,日产开始全面飘红.

        1999年、日产汽车公司同雷诺公司结成全球联盟,

        日产从1972向中国出口公爵,到2003年在中国汽车市场投入了公爵、蓝鸟、千里马,风度,阳光,奇俊,等车型.并依靠公爵,风度,蓝鸟这三款

日产汽车的历史有哪些

        日产汽车公司现已成为全球最成功、最具活力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目前正在计画在中国大力发展业务。

        日产在中国市场早已家喻户晓,自1972年首辆公爵车出口到中国后,日产一直致力于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目前,日产的一些车型已经由不同的中国合作夥伴来生产,而且日产在中国的客户群也在不断壮大。

        1984年,根据中国 *** 七五期间导入小型商用车制造技术的政策,日产与中国 *** 签署了技术和贸易方面的协定。根据该协定,日产为一汽提供了Atlas和Caravan的本地制造技术。

        一汽在1993年年初开始了小型货车和面包车的当地语系化生产。1993年3月,日产与郑州轻型汽车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并达成了技术支援协定。

        双方建立的合资企业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0月开始生产皮卡。1999年,该公司开始生产和销售全新的皮卡。

        2000年8月,日产与东风集团公司的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在中国生产蓝鸟汽车的技术使用协议。2001年,蓝鸟的本地产量已经达到了18,505台。

        此外,日产还在北京和广州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培训中心,旨在提高售后服务的品质。截至2002年5月底,日产在中国已经拥有了42家授权服务中心和27家零部件授权代理商。

        1994年6月,日产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目的是加强销售和市场行销活动。 该公司现在正在中国建立一个销售网路基础,为未来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作好准备。

        2002年4月份,日产公司总部设立中国事业室,该部门直接对日产首席执行官负责。现在,在中国的公路上,人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日产车,其中包括豪华型的风度以及普及型的阳光轿车。

        享誉全球的运动型多功能车奇骏(X-Trail)即将进入中国市场,对于那些喜欢越野车,同时又追求驾驶的豪华和舒适的驾驶员来讲,这将是一款理想的车型。目前已经实现当地语系化生产的乘用车包括美观、舒适的蓝鸟,和将要生产的Paladin运动型多功能享(SUV)。

谁能给普及一下东风日产的历史,比如哪年成立的,总部在哪

        东风日产,创立于2003年6月9日,总部在广州花都。

        该公司是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注册资本167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合作领域最广、产品最全的合资项目。目前,东风日产拥有员工7000余人,从事乘用车的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业务。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拥有广州花都和湖北襄樊两个生产基地。

        自诞生之日起,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就立志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最佳品牌之一。

        覆盖包括小型车、中型车、大中型车、MPV、SUV等领域。

日产的发展历程

        日本国内汽车销售每年在600万辆左右,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但在日本汽车企业中,光丰田汽车一家的产销量每年就在600万辆以上。由于国内市场受到限制,数十年来,日本汽车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出口海外市场和在海外市场生产销售的数量,远远大于在日本本土生产和销售的数量。日产汽车,也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就制定了出口为主的战略。2004年,日产全球销售汽车338.8万辆,但其在国内的销售量仅在110万辆左右,出口海外的产品以及在海外现地生产的产品,占去了其2/3以上的份额。

        20世纪50年代后,日产汽车逐步把出口业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柱。1958年日产汽车的出口不足3000辆,但到1963年,日产汽车出口已达4.5万辆。1966年,日产汽车还在坚持扩大出口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出口方式的新思路——不单纯扩大出口,而是根据不同市场环境,着眼于提高竞争力,并采取与出口市场相适应的经营策略。在市场开拓上,日产主要针对发达国家,50年代后期进入美国市场,60年代初期进入欧洲市场。

        1960年,日产汽车在美国开办美国日产汽车销售公司,专门进口和销售小轿车、卡车及其零件;1965年,日产汽车又在加拿大开办日产汽车公司销售小轿车和卡车。而在坚持将日本生产的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的同时,日产汽车在出口的方式上也采取了新的方式,那就是实现产品的海外现地生产。

        1959年,日产汽车在中国台湾的台湾裕隆公司开始其海外工厂生产的历史。1966年,日产汽车又分别在墨西哥、澳大利亚兴建生产轿车和卡车的子公司。80年代开始,日产汽车开始在美国建立现地生产厂家,先是组建了小型卡车生产企业,后又成立了轿车制造企业。几乎同时期开始,日产在欧洲的现地生产战略也正式启动。1983年,西班牙日产Motor Iberica公司开始生产日产途乐。90年代至今,日产汽车又开始在中国的现地生产,先后组建了郑州日产和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日产这个品牌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日产汽车的历史从1933年生产DATSUN(达特桑)小型货车的工厂算起,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

        但二战之前,日产汽车总体上讲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品种,发展都非常缓慢。1947年以后,日产汽车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一方面从国外引进吸收大量的汽车技术开发自己的产品,一方面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断输往海外市场,并不断在海外设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可以说,1947年以后的40余年,是日产狂飙突进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日产汽车不仅成为日本仅次于丰田的第二大汽车制造商,而且也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东风汽车的发展史

        东风汽车公司 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三大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阳 、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

        公司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

        公司现有总资产732.5亿元,员工12.4万人。2008年销售汽车132.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969亿元,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4.08%。

        在国内汽车细分市场,中重卡、SUV、中客排名第一位,轻卡、轻客排名第二位,轿车排名第三位。2008年公司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0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5位。

        经过40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构建起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东风品牌早已家喻户晓。近年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快速提升,公司也相应确立了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愿景,提出了“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创造国际居前、中国领先的盈利率,实现可持续成长,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事业梦想。

        如今,公司12万多员工正在为这一愿景和事业梦想而努力奋斗。展望未来,东风公司一定会在新的发展阶段,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为社会、为国家、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主要由汽车分公司、铸造分公司、车厢分公司、常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四个分公司,工程车、海外、特种车三个事业部,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东风轻型发动机有限公司、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东风襄樊物流工贸有限公司、东风襄樊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嘉华投资有限公司等10家控股子公司组成,事业布局武汉、襄樊、十堰、郑州、常州。 东风系列轻型商用车,产销量处于行业第二。

        公司持有50%股份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产品涵盖B、C、L系列4到9升机械式和全电控柴油发动机,功率范围100-545马力,技术上与欧美市场同步,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中重型动力生产基地。 公司持有50%股份的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高端皮卡生产基地。

        公司持有90%股份的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客车底盘及系列客车,其中,客车底盘销量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1、东风小霸王、东风多利卡、东风金霸、东风康霸、东风之星、东风金刚、东风劲诺等东风品牌轻型卡车; 2、东风御轩、奥丁、NISSAN帕拉丁等MPV、SUV; 3、东风、NISSAN双品牌下的汽油、柴油皮卡; 4、东风莲花、东风快车等客车及其客车底盘; 5、东风康明斯B、C、L、Z系列发动机; 6、东风梅花铸件。

        截至2009年上半年,公司已开发出东风天翼、奥丁、锐骐、东风帅客、御轩等10 款纯电动车型,其中国家电网公司自2006 年以来已订购郑州日产近30 辆纯电动 车进行示范运营,东风旅行车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纯电动客车东风天翼,也于2009年5月正式在河南洛阳投入城市示范运营。东风天翼采用了17项自主研发的电动车专利技术,行驶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最高时速可以达到80km/h,可乘坐78人,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230公里,最大爬坡度大于20%,并能实现快速充电。

        公司主要资产及业务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14家附属公司、共同控制实体及其它拥有直接股本权益的公司,主要包括: 1、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 2、与日本日产柴油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的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 3、与法国PSA合资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 4、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 5、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 6、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占44%的股份); 7、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以间接方式持有30.1%的股份); 8、东风汽车财务有限公司(以直接、间接方式合计持有60%的股份); 9、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10、东风特种商用车公司; 11、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12、生产自主乘用车品牌——东风风神的东风乘用车公司(持有100%的股份)。 发展历程 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69年-1985年为第一次创业阶段,建成年产10万辆中卡生产能力; 1986年-1992年为第二次创业阶段,建成年产1.5万辆重型卡车生产能力,中卡能力扩大到年产17万辆; 1993年至今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在建设15万辆轿车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加速产品结构调整, 在调减中卡生产能力的同时发展轻型车,1997年已形成3万辆轻型车生产能力,至1998年底累计产量已达98,450辆。

        经国家计委批准,1999年--2001年将在此基础上经过完善和补充建成10万辆轻型车能力项目。截止1998年, 东风汽车。

东风汽车的历史

        东风汽车

        东风汽车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陆续建成了十堰(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樊(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以乘用车为主)、广州(以乘用车为主)等主要生产基地,公司运营中心于2003年9月28日由十堰迁至武汉。主营业务包括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目前,整车业务产品结构基本形成商用车、乘用车各占一半的格局。截至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768.9亿元(RMB),净资产339亿元(RMB),在册员工10.6万人。

        进入新世纪,东风公司着眼参与国际竞争,按照“融入发展,合作竞争,做强做大,优先做强”的发展方略,积极推进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先后扩大和提升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合作;与日产进行全面合资重组;与本田拓展合作领域;整合重组了悦达起亚等。全面合资重组后,东风的体制和机制再次发生深刻变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惯例,构建起较为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框架,东风公司成为投资与经营管控型的国际化汽车集团。

        东风公司构建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在研发领域开展广泛的对外合作,搭建起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研发平台及其支撑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商品计划和研发流程。东风将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研发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瞻望前程,东风公司已经确立了“建设一个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一个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一个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定位。公司将紧紧抓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内汽车市场持续走强的历史性机遇,力争通过五年的奋斗,实现产销规模、经营效益和员工收入三个翻番,企业综合实力稳居行业领先,东风品牌跻身国际。

        在中国,东风产品家喻户晓。“东风”牌商标,在汽车行业中率先被国家工商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质量体系较早通过ISO9000评审。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县市。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东风历史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大集团之一。主要制造基地分布在十堰、襄樊(现襄阳)、武汉、广州、郑州、盐城等地,公司运营中心于2003年9月28日由十堰迁移武汉。主营业务包括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达636。8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273亿元人民币,员工总数为11.2万人。进入新世纪,东风汽车公司着眼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按照“融入发展,合作竞争,做强做大,优先做强”的发展方略,不断提高经营质量,经营规模跃上新台阶,国际合作提升到新水平,步入了融入国际合作的新台阶。全面合资重组后,东风的体制和机制再次发生变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惯例,构建其较为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框架,东风公司成为投资控股与经营管控性的国际化汽车集团。

        东风汽车公司构建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在研发领域开展广泛的对外合作,搭建起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研发平台及其支撑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商品计划和研发流程。东风将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研发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历全面合资重组之后,东风以良好的发展态势站在一个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东风将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内汽车市场持续走强的历史性机遇,力争通过五年的奋斗,实现产销规模、经营效益和员工收入三个翻番,将年产量提升到170万辆,销售额提高到2000亿元以上,综合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0%,把东风建设成为自主、开放、可持续发展,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

49家造车新势力现状盘点(六)老年代步车上位

       1通常加油加到跳枪后,加油工总要继续往油箱里加油,以便凑个整数。实际上这种办法并不是很正确,在加油站加满油时,第一次跳枪后,由于金额不整,加油站员工会进行二次跳枪至金额凑整。这时,因为油箱已满,再次跳枪会出现漏油的情况。

       2由于汽油比水的挥发性强,油箱内的油遇到热量(阳光照射、电动汽油泵产生的热)就要由液态变为气态,使油箱内的压力升高了,即使汽油不从盖阀漏出来,那么对于工程塑料的油箱也要被压爆。加到跳枪就不允许再加了就是要留出汽油蒸发后的汽油蒸汽存在的空间。

       3先说加油过多的情况,也是我们日常里最容易犯的问题。油加的太多会因温度变化膨胀溢出,容易产生车辆自燃危险。同时,加油太多会造成碳罐的损坏,多出的汽油会随着燃油蒸气,流到碳罐内部形成破裕路身内部。因为汽油有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在汽油蒸气的环境之中对身体健康有害,甚至会产生癌症。

       4还有一种情况,加油时加的过快,里面的空气被压缩后突然喷出,快加满时减小流量,等气泡慢慢冒完再加,油箱不加满就不会喷油的。

       5加满溢出对车辆是有损害的,油加太满的时候,汽油体积膨胀过满的时候,会通过通气孔,向外面溢油,而且,汽油挥发性特别强,一旦遇到明火会瞬间燃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次,加满溢出油容易堵塞通气孔子。通气孔一旦堵塞,油箱内就会产生负压,从而造成供油不畅,甚至供不上油。汽车出现刚加完油后发动机打不着火的情况,或者高速行驶时一蹿一蹿的现象,有可能就是由于油箱加得太满造成的。再者,加满溢出油对车部件造成损伤。本身汽油加的太满肯定是增加汽车的,如果是加的太满,容易造成管路中进入汽油液体,不仅对碳罐造成危害,而且还会顺着管路流入气道,让火花塞工作失灵,甚至造成车辆无法启动的后果。

东风裕隆申请破产,造梗比造车强的纳智捷何去何从?

       刚刚过去的2019年,无疑是造车新势力艰难一年。不少车企被迫离席。步入2020年,关于造车新势力的真面目,也逐渐显露在大众视野。汽车门网将对49家造车新势力现状进行盘点,接下来带大家走近那些将重点放在代步车上的造车新势力。

       知豆汽车

       知豆是由新大洋机电集团创立的电动汽车品牌,2006年,新大洋机电集团成立知豆品牌,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之一。

       2015年知豆汽车推出的首款电动车D1,D2、D3紧随其后,5万元的售价使其市场表现优异,曾于2017年取得过全年销量4.2万辆的好成绩。2018年初时,知豆的估值一度飙升至80亿元。

       但好景不长,2018年受新能源补贴政策影响,消费者开始将目光锁定高续航电动车,知豆因为补贴退坡导致销量暴跌。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知豆累计销量1.5万辆,同比下滑63.9%;2019年前三季度知豆累计销量仅为2095辆,同比下滑84.5%。

       与此同时,天丰电源向知豆汽车公开“讨债”,请求法院判决知豆电动车有限公司支付2.01亿元货款,但知豆汽车无力偿还。随后因为买卖合同纠纷,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鲍文光被限制高消费,同时知豆公司3.3亿元人民币股权也被冻结。

       2019年11月,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拍卖,起拍价为1.38亿元,公司评估价格仅为1.97亿元。

       如今,知豆汽车已经宣告出局,曾经知豆汽车所经历的,也正是现在造车新势力难以逃避的痛点。

       雷丁汽车

       雷丁汽车是山东梅拉德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电动汽车品牌,成立于2008年,由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持有。

       最早雷丁汽车凭借低速电动车被人们熟知,针对的受众群体主要是老年消费者。受相关政策限制,2019年实现造车新势力转型,转型后旗下雷丁i3、雷丁i5和雷丁i9销量并不景气。数据显示,雷丁i3仅去年12月份销量突破1000辆,其余月份销量很难过百。步入2020年,雷丁i3前三月份销量分别为9辆、13辆、118辆,十分惨淡。相比于雷丁i3,雷丁i5的销量表现更差劲。2020年前三月销量为0辆、7辆、85辆,且单月销量峰值仅868辆。对于雷丁i9而言,日子也同样难熬。

       2020年4月11日,雷丁汽车发布了“星蓝计划”,并签下全新品牌代言人黄晓明,但并未对其市场表现有决定性帮助。可以预知的是,雷丁汽车短期内很难达到过去辉煌,留给雷丁的时间不多了。

       陆地方舟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成立,是我国较早研发生产电动车的企业之一。?目前拥有包括"三大电、三小电"在内的电动汽车的三项核心技术和八项关键技术及丰富的产业化技术和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2018年的新能源物流车销量排行榜中,陆地方舟曾一直跻身前15名,在微面榜单,一度排名前五。

       但好景不长,2018年陆地方舟经营不善的消息开始在行业流传。不断被爆出“拖欠薪资半年”、“资产被冻结”等消息。业内人士透露,陆地方舟已经陷入经销商转网、售后无门的境地。曾经有司机投诉经销商“扣押金,合约到期不退款”等问题。

       截止到目前,旗下车型布局涉及轿车、SUV、MPV、商用车领域。其中仅有威途X35、劲玛再售,其他车型显示停售。

       裕路汽车

       裕路汽车是东风裕隆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全新子品牌,创立于2015年。东风裕隆品牌是由东风汽车集团与台湾裕隆集团共同合资打造,成立于2010年12月14日,总投资4.9亿美元。

       2017年10月,裕路品牌首款车型——裕路EV2正式上市,是由东风裕隆与猛狮科技联手打造的一款纯电动微型车,也是裕路目前仅有的量产车型,有标准型和舒适型两种车型,官方市场指导价分别为11.98万元和12.28万元,补贴后的终端售价分别为4.98万元和5.28万元。

       至于销量及其它相关消息并不是很多,陆地方舟步入2020年也并未有大动作,可以推测的是,陆地方舟现状并不乐观。

       红星汽车

       红星汽车全称为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60年成立的河北红星旅行车制造厂。2004年被双环汽车收购,进军乘用车市场,主要生产红星小贵族系列车型。后来双环汽车破产,红星汽车发展停滞一段时间后,于2015年被化工公司多氟多收购。

       2018年6月,红星汽车在北京举办品牌战略及新车上市发布会,红星品牌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闪闪X2并正式上市,价格为11.98-13.98万元,续航里程为252-300公里。自此时后再无新产品推出。数据显示,2018年红星闪闪X2销量为1700辆,其后销量无法查询。

       2019年3月,多氟多发布公告称,2015年公司收购了红星汽车,取得了造车资质,由于红星汽车规模不大也较老旧,它定位生产规模10000辆,实际5000辆左右,处于停产状态。

       2019年6月,多氟多旗下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布通知,部分岗位停产放假。

       之后,就不再有红星汽车相关消息,这家老牌车企也逐渐被大众遗忘。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靠代步车打入市场的造车的品牌,知豆汽车、雷丁汽车、裕路汽车、陆地方舟、红星汽车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后起之星,都难逃亏损状况。其中知豆汽车已经宣告失败;裕路汽车、陆地方舟、红星汽车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唯独雷丁汽车还对外宣告新车计划,但从其现有产品市场表现看,雷丁汽车很难翻身。对于此类造车新势力而言,靠代步车很难上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东风裕隆,这个名字对于近两年才关注汽车的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说到纳智捷,一定会有很多人会心一笑。不过最近有消息显示,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在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也就意味着纳智捷品牌可能会退出市场。

       不过东风裕隆也对纳智捷的“退市”进行了辟谣,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纳智捷的前称,是一家空壳公司,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和纳智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并行的关系。简单来说,这只是一个工商操作,以前没有注销,现在注销了。”

       但不管怎样,纳智捷的窘境并没有改变,或许彻底退市只是时间问题了。

       品牌边缘化

       纳智捷已经“名存实亡”

       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退市,但纳智捷已经边缘化的市场位置已经注定没有了希望。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的前9个月,东风裕隆的产销量分别为22辆和77辆,而在各大网站的销量排行榜上,甚至已经检索不到纳智捷的销量信息了。

       和2019年售出1947辆的数据相比,纳智捷今年的销量预计将会下滑99%……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这样的销量数据都是毁灭性的。目前的纳智捷,用全线溃败来形容也不为过。

       低迷的销量背后,是纳智捷无车可卖的困境。至今为止纳智捷还没有一款能达到国六排放的车型,全部产品的均为国五排放,甚至连2019年12月才上市的纳智捷URX都依旧采用的是国五排放。

       销量几乎清零、经销商无车可卖,这就是纳智捷的现状。虽然官方表态纳智捷还并没有退市的计划,但以目前的市场来看,纳智捷完全看不到任何翻盘的希望,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出道即巅峰!

       纳智捷的这10年

       东风裕隆是在2010年成立的,由东风汽车与裕隆汽车以50:50股比合资组建,生产纳智捷品牌旗下车型。刚刚进入大陆市场的纳智捷,首款车型选择的是?大7?SUV。那时的汽车市场上,SUV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大7?SUV的出现给了消费者们一个新选择,同时纳智捷还请到了周杰伦作为代言人。

       在2014-2015年,纳智捷销量达到了出道后的巅峰,分别为5.22万辆和6.03万辆。随后纳智捷准备乘胜追击,向市场投放了大7?MPV、优6?SUV、纳5、锐3等多款车型。

       但后面的事情应该是纳智捷或者东风裕隆没有想到的,此前车型油耗高、质量问题频发,让纳智捷在消费者中的口碑逐渐走低。就以销量最高的大7?SUV为例,接近两吨的重量加上2.2T的发动机,纳智捷大7?SUV动辄突破15L的百公里油耗让车主们逐渐成为了纳智捷“车黑”。

       从那以后,纳智捷开始逐渐从车企变成了“段子手”。比如“不是在加油站,就是在去加油站的路上”、“纳智捷说明书最后一页时公交时刻表”、“中石油/中石化重要战略合作伙伴”、“车贩子都颤抖的车”等等耳熟能详的段子,都在为纳智捷做着反向营销。

       不过这一条条段子,也反映出了纳智捷车型的问题所在:油耗高、动力差、质量不稳定。口碑的发酵自然也会对销量产生影响,14-15年短暂的辉煌过后,纳智捷的销量在2016年下滑到了4万余辆,到了2018年,纳智捷的全年销量更是没有破万。

       从2010年到2020年,纳智捷除了产出了成吨的段子以外,并没有一款真的拿出手的车型。毁掉纳智捷的不是搞笑的段子,纳智捷没有及时完善产品问题、技术更新缓慢,才是让纳智捷仅用10年便濒临淘汰的主要原因。

       转型新能源?

       为时已晚!

       其实东风裕隆也想借着新能源的风口对纳智捷进行转型,2017年的时候,东风裕隆便推出了旗下的全新子品牌:裕路。但本计划在2020年前推出包括轿车、SUV以及MPV在内的多款全新车型的裕路汽车,在上市了一款纯电动微型车裕路EV2后就再也没有了踪影。

       纳智捷也曾推出过一款新能源车型,名为纳智捷U5?EV。但这款车型在售价高达21.37万的情况下,NEDC综合续航里程仅为360Km。这样的数据显然是毫无竞争力的,毕竟如今在国内新能源品牌中,续航500Km以上的车型早已比比皆是,甚至也有突破600Km续航的车型出现。

       新产品毫无竞争力,后续也没有新的车型跟进,再加上补贴退坡力度加大,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东风裕隆想通过新能源重新打开市场,也注定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车叔总结

       虽然东风裕隆汽车对纳智捷退市表示了否认,但以目前纳智捷的现状也很难再重新翻盘。不过由于东风裕隆还拥有制造基地、生产资质、土地等诸多资产,日后的发展方向还并不明晰。东风裕隆成立之初,目标是成为“华系高端品牌”,但10年的时间换来的只是一片差评。反观拥有核心技术潜心钻研的一众自主品牌,却得到了壮大,或许这正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健康发展的印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关于“东风裕路黄”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东风裕路黄”,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